1. <source id="u1bxp"></source>
        <source id="u1bxp"><li id="u1bxp"></li></source>
        <source id="u1bxp"><span id="u1bxp"></span></source>
        <video id="u1bxp"></video>
        1. <source id="u1bxp"></source>
          新聞 政務 黨建 視頻 圖片 社區 評論 旅游 電商
          客戶端 微博 微信 抖音 數字報

          追憶東風公司原副總工程師支德瑜:一生淡泊名利,畢生獻給中國汽車事業

          時間:2023-02-03 10:31    來源:十堰晚報  字體:  打印  播報

          1947年9月,中英庚款公費留學生12人赴英途中。前排左四為支德瑜。(資料圖片)

          秦楚網訊(十堰晚報)記者 曾雨

          2023年1月30日13時,中國汽車工業第一代建設者、新材料開發與應用奠基人之一,東風公司原副總工程師支德瑜走完了他的百歲人生。

          這位德高望重的老汽車人因病醫治無效,在國藥東風總醫院逝世,享年100歲。

          支德瑜心懷愛國之情,篤行報國之志,成為一汽、二汽建設“材料口”的核心人物,為新中國汽車工業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篤行報國之志

          歸國后投身汽車工業

          支德瑜的一生,極富傳奇色彩。

          他1923年6月18日出身于上海的書香門第。父親支秉淵1920年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是近代著名的機械工程專家,1964年起任原第一機械工業部起重運輸機械研究所副所長兼總工程師。

          “父親的言傳身教,在我心里埋下了憂國憂民、工業報國的種子。”1945年,22歲的支德瑜以優異的成績從浙江大學畢業,兩年后,考取中英庚子賠款公費生,前往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攻讀機械工程專業。

          留英期間,支德瑜接觸了很多進步思想,認為單純研究課題將來回國派不上用場,應該學習更有實用價值的技能,以便能早日投入祖國的建設。新中國成立的喜訊傳來,他放棄攻讀博士學位,并不顧英國政府的重重阻攔,于1950年經香港回到祖國。

          1950年12月,支德瑜到北京向中央高等教育部留學生處報到,填分配志愿時,他寫了服從組織分配,但志愿是去東北。

          后支德瑜被分配到國家重工業部汽車工業籌備組,從此在汽車產業摸爬滾打一輩子。1953年到1965年,支德瑜在一汽干了12年,長期擔任總冶金師、技術處處長。

          在一汽冶金處遇到的最大問題是合金鋼鐵問題。合金鋼鐵全世界都主要用鎳鉻為合金元素,但當時我國還沒有找到鎳礦,也沒有找到鉻礦。同時,鎳和鉻作為戰略物資被美國操縱的巴統封鎖,他們甚至連銅都不允許向中國出口。

          當時,全世界只生產十幾萬噸鎳,大都在加拿大、法國殖民地喀里多尼亞小島,古巴和蘇聯也生產一部分。中國所需鎳只能從蘇聯進口,但蘇聯的貨源也極為緊張。

          各類材料短缺導致一汽產能受限。這期間,支德瑜的主要工作就是汽車材料國產化,即到全國找材料,了解哪家企業有這種生產設備,誰有生產能力,便動員他們生產。直到1964年,約98%的軋材能在國內生產,一汽產量才首次突破年產3萬輛的設計產能,達到4萬輛。

          2019年東風公司建設50周年,時年96歲的支德瑜在家里接受媒體采訪。(資料圖片)

          支援二汽建設

          為二汽“材料”開創新局面

          “中央決定興建二汽,要從一汽調100名干部支援二汽,其中有你。我們在一汽共事多年,盼望你來二汽繼續合作,等你很久了。”1965年,時任一汽總冶金師、工藝處副處長的支德瑜接到老領導饒斌的電話。

          “我無條件接受組織調遣。”支德瑜毫不猶豫地答復。

          1965年10月,支德瑜正式調入二汽建設籌備組,被任命為長春汽車研究所副所長及二汽材料口負責人。他與中國汽車工業的奠基人饒斌,以及十萬二汽建設者們一起,將夢想的種子播撒于秦巴深山。

          “當時憑空籌建這樣一個大廠,任務真是無比艱巨。新中國尚處在國際封鎖之下,二汽除了產品毫無著落外,要去三線基礎設施空缺的貧困山區落地生根。那里根本不存在一個稍有物資雛形可以利用作為二汽萌芽的落腳點。”支德瑜后來在日記中回憶道。

          “當時我已經42歲了,但一想到要籌建這樣一個汽車廠,老死前還可以干出點事業來,這樣的生活是多么有味道??!”在那個激情燃燒的年代,支德瑜總感覺時間不夠用,總有使不完的勁。

          在二汽工作的23年里,他歷任二汽材料實驗室負責人、工藝處總冶金師、工藝處處長、二汽副總工程師。

          在二汽,支德瑜將“把汽車材料國產化”和“為二汽建設尋找材料貨源”作為工作的核心主線。在支德瑜和同代人的努力下,二汽材料研究和應用開創了中國汽車行業的創新先河,并且技術成果累累:不僅正確選用鑄鐵,為剛建廠的二汽開創了全新局面,還開發出錳、硅、釩、硼、鋼系列,節約當時國內十分緊缺的鎳、鉻、鉬等元素。

          回顧在二汽工作的數十年,支德瑜謙遜地說,他只是在完成“饒斌的托付”。事實上,他的確是盡職盡責完成了當初來二汽時的夙愿,在立足本國資源,開發應用汽車新材料、新技術,以及協助供應處開拓材料供應貨源和進口貨源方面,都立下了汗馬功勞。

          一生淡泊名利

          將畢生獻給汽車事業

          1984年,時任二汽廠長的黃正夏退休前和組織部門商議,擬安排支德瑜到湖北汽車工業學院當院長,支德瑜聞訊后找到領導婉拒。“為什么?汽院院長是副廠長級呀!”黃正夏很替他遺憾,還動員他也可以兼職,既當院長又管材料。

          “我本事有限,不能搞這個又搞那個。我在材料工作崗位,每年可為二汽多創幾百萬元利潤。”支德瑜坦陳,如果兼職的話,就兩頭把下面有才能的人壓住了。

          在二汽,支德瑜愛才育才是出了名的。當工藝處處長期間,他從高考落榜的二汽職工中挑選優秀青年辦了兩個大專班,共培養了70名大學生,這些人回來后都成為技術骨干。如褚東寧、洪永成當過東風汽車研究院副院長,劉裕和曾任東風本田執行副總經理兼黨委書記。

          上世紀70年代末,支德瑜還創辦了當時國內最具優勢的汽車工藝材料研究所——二汽工藝研究所。

          1988年12月,支德瑜從二汽光榮離休后,擔任東風公司老科技工作者協會專家委員會主任,繼續為二汽建設發揮余熱。

          2019年,東風公司建設50周年之際,時年96歲的支德瑜在家中接受媒體采訪。有媒體問“您是怎么想要留在十堰的?”支德瑜哈哈一笑,回答:“祖國召喚我來這里,來的時候就沒想過要離開。我的兒女也都留在了十堰,我們把根扎在了這里。”

          支德瑜的一生,是追求真理、科技報國奉獻的一生;他的一生,是勇于擔當,對黨忠誠,彰顯黨員本色用行動踐行初心使命的一生;他的一生,是厚植為民情懷恪守為民之責,展示學者風范和家國情懷的一生。

          斯人已逝,風范永存。

          山高水長,支老一路走好!

          ( 責任編輯:曹婧    新聞報料:8110110    版權聲明

          free hd 熟女 page 2
            1. <source id="u1bxp"></source>
              <source id="u1bxp"><li id="u1bxp"></li></source>
              <source id="u1bxp"><span id="u1bxp"></span></source>
              <video id="u1bxp"></video>
              1. <source id="u1bxp"></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