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的運用,為醫生開展高精尖肺段手術插上了翅膀
秦楚網訊(十堰晚報)文、圖/記者 曾雨 特約記者 王慧 報道:市民陳女士(化名)不幸查出雙肺早期肺癌,太和醫院胸心大血管外科專家在第四代達芬奇手術機器人輔助下,實施肺亞段、次亞段切除術,讓患者獲得更好預后,并為下次左肺手術做好肺功能儲備。
51歲的陳女士因子宮出血在太和醫院婦科就診時,檢查出雙肺有早期肺癌,已經到了需外科手術干預的地步,否則腫瘤將進一步擴散,加重病情。
“檢查發現,患者雙肺均有早期癌癥病灶,其中,右上肺大小為15毫米,右中肺大小為9毫米,左下肺大小為20毫米。”太和醫院胸心大血管外科二病區主任郭家龍博士介紹,因為兩側手術均比較復雜,為確保手術安全,經綜合研判,決定分期手術,首先將患者右肺兩處病灶切除。
郭家龍表示,肺外科手術遵循“既最大程度切除腫瘤,又最大限度保留正常肺組織”的原則,同時,考慮患者右肺兩處腫瘤位置較深,離血管較近,他們決定在第四代達芬奇手術機器人輔助下手術。
與傳統胸腔鏡手術相比,達芬奇機器人手術從某種意義上是對胸腔鏡微創外科進一步的延伸和提高。它的3D視野能夠放大10至20倍,幾乎無任何死角,同時,可顯著提高手術操作的穩定性、精確性和安全性,機械臂完全濾除人手震顫,突破人手極限,在狹窄空間內完成操作,手術做得更精細,且縫合速度也更快,精準度實現質的飛躍。
“如果使用傳統胸腔鏡手術,患者需要切除肺段,而達芬奇機器人手術,則可以更精細操作,切除更小的肺亞段、次亞段組織,實現在完整切除腫瘤的情況下,最大限度保留正常肺組織。”郭家龍說,這樣手術更精細,對患者的創傷更小,更有利于術后恢復。
2月14日,在做好各項術前準備后,在達芬奇機器人輔助下,郭家龍和團隊為患者實施右上肺腫瘤肺亞段和次亞段切除、右中葉腫瘤次亞段切除,一次手術精準而完整地切除同側兩處早期肺癌。
手術開展順利,術后第一天,患者即拔除胸部引流管,可下床自由活動,術后兩天就達到了出院標準。
郭家龍表示,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的運用,為手術醫生開展肺亞段、次亞段等需要精細操作的高精尖肺段手術插上了翅膀,與普通胸腔鏡手術相比,它讓手術更精細,讓治療更徹底,患者術后恢復更快,愈合更好。目前,在胸心大血管外科,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已廣泛運用于食管癌根治手術、肺癌根治手術、縱膈腫瘤手術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