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食用菌產業聯盟成立
田間地頭調研,推動產業發展
房縣野人谷鎮高山辣椒基地
鄖西縣香口鄉蔬菜基地
秦楚網訊(十堰日報)記者 劉俊 通訊員 王永重 吳訓山
露天種植基地,郁郁蔥蔥的蔬菜長勢喜人;溫室大棚內,各色時蔬鮮翠吐清香;田間地頭,農人躬身采摘春菜忙……春耕時節,行走在秦巴大地的田野深處,濃濃春意撲面而來,一幅產業興、農民富、農村美的畫卷徐徐展開。
“菜籃子”,一頭連著百姓餐桌的“好日子”,一頭連著山區群眾的“致富夢”。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市蔬菜產業發展中心充分發揮引領推動作用,以服務全市“一主四優多支撐”產業體系為指引,圍繞百億蔬菜產業和食用菌產業鏈建設目標,著力在優布局、調結構、育主體、強科技、創品牌、建聯盟上善作實為,在推動鄉村振興、實現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上交出高分答卷,為十堰建設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作出了貢獻。
2022年,全市完成蔬菜播種面積137萬畝,產量170萬噸,生產產值達58億元,綜合產值達174億元。完成食用菌制棒2.2億袋,產鮮重26萬噸,生產產值42億元,綜合產值134億元。蔬菜產業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接續推進鄉村振興成效顯著。
十堰蔬菜,正在打造成一張“金色名片”。
領導掛帥 “菇”足干勁
食用菌產業“大航母”揚帆起航
十堰市北抵秦嶺、南依巴山,地處漢江中上游,溫潤的氣候條件,豐富的林木資源,賦予食用菌產業得天獨厚的發展優勢。
目前,全市已初步形成鄖陽區、房縣、竹山縣、竹溪縣、鄖西縣5大香菇產業優勢區域,建成20萬棒以上的規模食用菌基地166個,產量50萬棒以上的鄉鎮達81個。2022年,共計完成制棒2.2億袋,產鮮重26萬噸,生產產值42億元,綜合產值達134億元,產量、產值均排省內第二。食用菌產業龍頭支柱地位日益凸顯,駛入高質量發展“快車道”。
高質量發展,領導重視是關鍵。市委書記黃劍雄掛帥,多次帶隊深入各縣市區食用菌基地研究推進產業鏈建設工作,多次在市委常委會會議等重要會議上強調要做好“土、特、產”文章,在發展綠色特色高效農業上發力,做強做大食用菌等農特產業鏈條。
組織有力是保障。市委、市政府將食用菌作為全市6大重點農業產業鏈之首,實行“一名市級領導掛帥、一個工作專班負責、一個市直單位牽頭、一個專家團隊指導、一套保障措施跟進”工作機制,制訂《十堰市食用菌產業鏈五年行動計劃(2021—2025年)》,在菌種研發、菌材保障、品牌培育、招商引資、加工出口、融合發展等方面細化措施,高位推動產業發展。
聚焦產業抓招商延鏈。市蔬菜產業發展中心充分發揮牽頭作用,班子成員先后深入各縣市區開展調研督導、征求意見工作,明確將發展食用菌產業列入“十四五”時期發展目標和工作重點;市食用菌工作專班認真落實督辦之責,多次向上作食用菌產業發展情況匯報,解決存在的實際問題;積極開展招商工作,新招引企業12家,實現項目落地11個,實際投資23.3億元,涉及菌種繁育、生產種植、精深加工和營銷出口等領域,產業鏈進一步延伸。
聚焦短板強技術補鏈。聘請華中農業大學邊銀丙教授為食用菌產業鏈高級顧問,與湖北省農業科學院簽訂《關于深化食用菌產業技術合作協議》,與上海市農業科學院合作共建食用菌產業技術研究院,成立“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鄂西綜合試驗站”,助力構建“育繁推一體化”的食用菌產業鏈智力共享新機制。啟動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下達的“秦巴山區香菇高效栽培生產技術集成示范推廣”工作,勇攀降本增效新高地。在技術創新方面,聘請國家菌草中心教授提供技術支持,2022年全市共種植巨菌草1萬畝,開展“以草代木”種植香菇10萬袋,為綠色低碳發展探索新路徑。
聚焦體量建聯盟強鏈。2022年8月10日,由40家食用菌企業和3家食用菌研究機構組成的十堰市食用菌產業聯盟成立。通過產業鏈垂直整合和資源有效利用,打造資源優化、信息共享、分工協作、互利互惠的產業聯盟平臺,做大做強產業鏈,形成聚集效應,食用菌產業“大航母”正式起航,為破解區域分割、自我發展、重復投入、同質競爭探索出一條新路。
一子落,滿盤活。得益于高位推動、高位協調、高位督辦、多方發力,一個集食用菌種植、加工、營銷于一體的食用菌產業鏈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實現了從量向質的飛躍。截至2022年底,全市現有食用菌企業81家,其中7家省級重點龍頭企業、15家市級龍頭企業,食用菌專業合作社達452個。培育以“武當山珍”“房縣香菇”“房縣黑木耳”為標志的“二品一標”30個和“湖北名牌產品”“湖北省著名商標”14個。
錨定目標 精耕細作
百億級“菜籃子”日益豐富
春風起,春耕忙。近日,記者走進鄖西縣香口鄉的民輝蔬菜專業合作社育苗基地,只見全自動穴盤育苗機正在忙著播種,溫室蔬菜大棚內的蔬菜長勢喜人,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作為全市最大的“菜籃子”,香口鄉建有高標準設施蔬菜基地3260余畝,高山露地菜種植面積達13000畝,蔬菜(食用菌)年產值達1.2億元,帶動從業農戶超過1400戶,是十堰名副其實的蔬菜專業鄉。今年,鄖西縣計劃春季播種蔬菜4.8萬畝,預計產量達5.5萬噸。其中,龍頭加工企業與農戶簽訂魔芋、豇豆、辣椒、黃瓜等訂單種植面積2萬畝,有效帶動2280戶農戶增收致富。
香口鄉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正是全市百億級“菜籃子”目標加速實現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我市各縣市區錨定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定位,把蔬菜產業作為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來抓,大力構建蔬菜“一園兩帶”產業格局,積極打造園藝觀光、城郊保供、高山綠色和武當特色四大品類的百億級蔬菜產業。目前,全市蔬菜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科技含量顯著提升,農特品牌叫響周邊,項目發展動力十足,質量效益顯著提升。
種植規模持續擴大。如今,我市蔬菜基地面積穩定在40萬畝。打造集中連片露地蔬菜4萬畝,配套水肥一體化和病蟲害綠色防控設施1200余套。新建高標準設施蔬菜基地1500畝,引進山東壽光第六代大棚技術,試點建設20畝夯土式日光溫室大棚和80畝半坡式日光溫室大棚,取得節能固碳、提早上市效果。實施設施提檔升級,先后為1000畝設施大棚配齊水、電、網和智能智慧設備1750套,走現代化種植之路。
技術推廣田間地頭。制定5項蔬菜本地生產技術標準,舉辦技術規程培訓9場次。全市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指導1560人次,指導農戶開展標準化生產11200人次。開展納米轉光膜、防草布、果菜套種、抱子甘藍等成熟、輕簡、適用、高效的“三新”技術應用28個(項)。組織實地觀摩、線下培訓60期,培訓人數達3100人次。
農特品牌出山下“海”。鄖陽泡菜、鄖西香椿、竹溪魔芋、房縣陽荷、竹山筍尖等一批精專特優蔬菜產品點亮“一縣一品”。積極培育“二品一標”30個,新增蔬菜產品知名品牌5個,新增食用菌企業品牌16個。先后組織8家企業參加在福建福州舉辦的第三屆中國食用菌產業博覽會,我市食用菌產業影響力得到極大提升。竹溪、竹山靈芝、黑木耳栽培實現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跨越。十堰綠色蔬菜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不斷提升,持續推動綠色蔬菜產業擴量、提質、增效。
蔬菜全產業鏈條不斷夯實。訂單蔬菜快速發展,全市新增以腌、泡、醬為主的蔬菜加工企業15家,培育規?;彝マr場22個、專業合作社45家,蔬菜全鏈條建設進一步夯實。加強產銷對接、市場拓展,2022年食用菌出口額達1.8億美元,同比增長12.5%。
項目帶動積蓄新動能。組織編制省級蔬菜產業鏈項目10個,完成省級現代農業(蔬菜)發展項目4個、省級蔬菜產業集群項目1個;2022年實施市級以上產業項目47個、項目資金2000余萬元,帶動社會資本投入蔬菜產業50億元以上,聯農帶農2萬余人,直接從業人員人均增收300余元。此外,積極組織招商引資活動,先后組織開展考察學習5次、外出招商10余次,招商引資項目落地11個,為產業高質量發展積蓄新動能。
厲兵秣馬 播“綠”成金
開創產業現代化嶄新局面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引領十堰蔬菜產業向著百億產業夢想、農業現代化方向高質量跨越發展,離不開一支思想過硬、作風過硬、能力過硬的干部隊伍。
第一時間部署加強能力作風建設,走進重點鄉鎮、規?;睾推髽I調研指導蔬菜、食用菌春季生產,聆聽村干部、群眾代表、種植大戶意見建議……春節前后,市蔬菜產業發展中心黨員干部把田間地頭作為“操練場”,用腳步丈量責任,將汗水澆灌在實踐一線,以實干善為傳遞好精彩開局的“第一棒”。
“全市蔬菜系統黨員干部要堅決貫徹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以加強能力作風建設為契機,創一流、爭第一、干唯一,以激情昂揚的狀態,務實重行、清正廉潔的作風,全面推動蔬菜及食用菌產業高質量發展,為十堰建設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作貢獻!”市蔬菜產業發展中心黨組書記、主任劉軍說。該中心全體黨員干部職工以飽滿的精神和昂揚的斗志,推動各項工作邁上嶄新臺階。
按照全市部署安排,該中心堅持黨建引領,組織開展政治理論學習,夯實黨建主責主業和意識形態工作責任,深化政治機關建設;深入推進清廉機關建設,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持續深化糾治“四風”,提振干事創業、擔當作為、爭先創優的精氣神。同時,注重單位自身建設,強化履職盡責管理,深化崗位大練兵活動,在蔬菜和食用菌產業建設一線練精兵,有效提升黨員干部專業能力,營造風清氣正的干事創業氛圍。
為深入貫徹落實加強能力作風建設要求,該中心計劃以“五力五創”為抓手,以“周調度、月評比、季考核”為重點,引導全體機關干部思想大解放、能力大提升、作風大轉變。通過壓實責任、比學趕超,對標先進找差距補短板,積蓄干事創業的不竭動能。
鍛造實干擔當精兵強將,是推動全市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2023年是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起步之年,也是十堰建設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構建“一主四優多支撐”產業體系的深化之年。立足新目標,市蔬菜產業發展中心將充分發揮行業引領作用,按照耕作宜機化、種植精細化、生產綠色化、產品品牌化、業態融合化、產業鏈條化的要求,全面推動蔬菜及食用菌產業高質量發展。
推動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圍繞穩產保供、綠色有機、增效富民目標,堅持問題導向,補齊短板弱項,加快轉型升級,全力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全市蔬菜基地面積穩定在40萬畝,計劃完成播種面積138萬畝,產量185萬噸,預計實現生產產值60億元、綜合產值178億元。
持續推進食用菌產業鏈建設。圍繞做強菌業、富裕菇農、走在前列目標,以產業規模、龍頭企業、品牌培育為建設重點,力求在發展方式上實現新轉型,在技術創新上取得新突破,在加工增值上邁上新臺階,在市場建設上取得新進展,力爭2023年實現各類食用菌制棒2.5億棒、總鮮重27萬噸,生產產值45億元,綜合產值160億元,進一步夯實產業強市地位。
播種萬顆籽,收獲滿園春。蔬菜產業點“土”成金,綠了土地,托起了振興夢。在新的起點新的征程上,全市蔬菜產業發展部門將立足新階段,搶抓新機遇,以奮勇爭先的姿態,在秦巴大地書寫鄉村振興的嶄新篇章,為助推十堰建設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