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ource id="u1bxp"></source>
        <source id="u1bxp"><li id="u1bxp"></li></source>
        <source id="u1bxp"><span id="u1bxp"></span></source>
        <video id="u1bxp"></video>
        1. <source id="u1bxp"></source>
          新聞 政務 黨建 視頻 圖片 社區 評論 旅游 電商
          客戶端 微博 微信 抖音 數字報

          湖北日報:把學問做在堅實厚重的大地上

          時間:2023-03-03 08:48    來源:湖北日報  字體:  打印  播報

          原標題:湖北日報:把學問做在堅實厚重的大地上

          湖北日報評論員 周磊

          閱讀提要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所謂“為時”“為事”,就是發時代之先聲,在時代發展中有所作為。

          2月27日,厲以寧老先生因病逝世,享年92歲。

          這兩天,很多人表達了對這位經濟學泰斗深切的緬懷之情,“巨星隕落,愿厲老走好”“改革精神和豐功偉績,永存后世”。

          一個人生前作出過何等貢獻,身后就會在世人心中留下何等分量。“股份制是解決就業問題的重要途徑”“經濟改革的成功并不取決于價格改革,而取決于所有制的改革”“一定要推行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讓更多的人能享受到改革開放成果”……40年多來,厲以寧的聲音,總是伴著改革開放的節拍一同出現,許多都對中國經濟的改革與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因為多次為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革疾呼,有人稱他“厲股份”;因為積極為民營經濟發展建言獻策,有人稱他“厲民營”;因為前些年一再為民生問題發聲,有人又叫他“厲民生”……一個個親切的稱謂,折射出這位經濟學家的堅守與堅持,也飽含著公眾的認可與支持。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所謂“為時”“為事”,就是發時代之先聲,在時代發展中有所作為。把研究的目光聚焦于現實舞臺,敏銳把握當下之問和未來之勢,客觀分析并提供負責任、有態度的觀點,這是厲以寧傾其一生都在做的事。一路走來,一路發聲,面臨過質疑,遭遇過挑戰,但他始終將“經世濟民”作為人生理想,堅定如一、無懼風浪。由其提出的股份制改革、非均衡、民營經濟發展等創見性理論,已匯入中國改革開放的理論譜系之中。

          幾十年大浪奔涌,風雨兼程。從青春年少,到滿頭白發,厲以寧與國家共進,與改革同行,與人民同在。在被授予“改革先鋒”稱號時,他說:“作為讀書人,總有些正心、齊家、改善人民生活的想法,這是我堅持至今的動力。”改善人民生活,何其質樸、又何其崇高的理想。厲以寧做的是入世的學問,一如他自己說過的:“文章發表得再多,不聯系中國實際,對中國的改革沒有用處”“立足中國,用學術解決中國的實際問題”。改革是觸動利益的,需要膽識和魄力。提出的改革之見,頂著阻力與誤解行進,爾后在時間的沉淀、實踐的驗證中得以證明,正是把學問做在堅實厚重的大地上的魅力所在。

          在經濟學之外,熱愛詩詞寫作的厲以寧,曾寫下這樣的詩句,“陳規當變終須變,留與兒孫評短長”。正是“陳規當變終須變”,托起了他理念的不斷革新,泰然向前,顯洞見,展風骨。思想觀念的松綁,活力閘門的打開,激情與夢想、變革與重構,歷史的隆隆雷鳴之聲,至今回蕩。

          這幾十年,有多少詞語從學術概念變成了發展現實,有多少學問從書齋走進了社會,融進了生活。如今,改革中難啃的硬骨頭還有很多,發展中需要破解的難題依然不少。借先生的一句詩詞緬懷他并共勉:“溪水清清下石溝,千彎百折不回頭。兼容并蓄終寬闊,若谷虛懷魚自游。”

          ( 責任編輯:封榮娟    新聞報料:8110110    版權聲明

          推薦閱讀
          free hd 熟女 page 2
            1. <source id="u1bxp"></source>
              <source id="u1bxp"><li id="u1bxp"></li></source>
              <source id="u1bxp"><span id="u1bxp"></span></source>
              <video id="u1bxp"></video>
              1. <source id="u1bxp"></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