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楚網訊(十堰日報)通訊員 陳新才 報道:“做夢也沒想過,以前山上沒人要的柴火,現在打成末制成菌棒,一棒純收入就有4、5塊錢。我們有了這些‘金棒棒’,何愁增收致富沒門路。”日前,鄖陽區五峰鄉曹家灣村村民劉軍樂呵呵地對筆者說。
鄖陽區有46萬余畝花櫟樹資源,蓄木量達138萬立方米。該區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功能性限制開發區。為突破發展瓶頸,該區充分發揮區域櫟類資源豐富等優勢,把香菇產業作為脫貧攻堅支柱產業、鄉村振興主導產業,全區域布局、全產業謀劃、全要素配置,建立健全“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成立十堰市昌欣香菇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在譚家灣鎮建成集原材料供應、菌種研發生產等于一體的食用菌產業園;在楊溪鋪鎮青龍泉社區建成香菇產業基地1100余畝;在全區19個鄉鎮建設制棒車間25個,搭建點菌、養菌、出菇等各類棚架4.9萬個。
為全面實現公司化運營,推動香菇產業多元化、現代化、高質量發展,昌欣香菇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引進目前最先進的全自動化生產線,著力打造集菌種研發、菌棒制作、技術培訓、市場開拓等于一體的產業鏈,實現工廠化出菇和多季出菇。
隨著該區香菇種植、產品加工、銷售出口、工廠化養菌出菇等一體化產業鏈條形成,花櫟樹成為發展產業的重要資源,昔日無人問津的“燒火柴”變成當地農戶增收的“金棒棒”。2022年,全區19個鄉鎮、1萬多農戶、4萬多人從事香菇種植業,發展3500萬棒香菇,實現產值30億元。
“十四五”期間,鄖陽區香菇產業將突破60億元,實現翻番。為了持續供應香菇生產所需的花櫟樹木屑,2018年,該區投資啟動30萬畝花櫟樹林基地項目建設,為全區香菇產業高質量發展儲備原材料。